9月30日,,電影《鋼鐵意志》公映。74年前新中國的第一爐鋼水,,讓“十一”黃金周北方漸濃的寒意熾熱起來,。一幕幕被“神還原”的硬核工業(yè)場景,一個個被真實再現(xiàn)的“鋼鐵戰(zhàn)士”,,火了票房,,暖了人心。

9月30日晚,,遼寧歌劇院(遼寧交響樂團)以近200名演員同臺獻藝的龐大陣容,,為聽眾帶來了國慶假期的視聽盛宴。濃濃的愛國情和民族自豪感,,響徹耳畔,。

8月27日,中國古代園林繪畫主題展覽“人·境——古代文人的園中雅趣”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于館中“造園”,,于畫中“見園”,,場館一角白墻黑瓦,竹石軒窗,,水霧繚繞,,儼然一方微縮版江南園林景致。

從10月1日起,,久別重逢的“大河之瀾”演出季也如約而至,,正式回歸劇場。其中劇目包括原創(chuàng)芭蕾舞劇《八女投江》,、世界經(jīng)典芭蕾舞劇《斯巴達克》,、民族舞蹈精品專場《舞與倫比》、歌劇《蒼原》,、話劇《祖?zhèn)髅胤健返取?/p>

不過,,遼寧的“好戲”連臺絕不僅于此。近年來,,遼寧芭蕾舞劇《鐵人》,、話劇《北上》、電影《守望青春》,、電視劇《霞光》,、長篇小說《錦繡》、廣播劇《有事找彪哥》,、展覽《又見大唐》《又見紅山》《唐宋八大家》等一系列充滿歷史厚重和時代氣息的文化作品相繼出爐,。是什么讓遼寧文化作品精彩迭出,“叫好又叫座”,?讓我們一起窺探遼寧文化現(xiàn)象,,解碼“好戲”背后的高光基因。

image.gif電影《鋼鐵意志》宣傳海報

英模精神的永恒動力

趙鐵池在吃了第二口酸菜,,才恍然明白孫雪飛送來的不是一飯盒酸菜,,而是羞澀少女的一抹情愫。在這個“鋼鐵直男”的腦海中,,只有“煉出鋼鐵”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信念,。可在那時,,要讓煉鋼爐流淌出鋼水,,是難以想象的難。

1948年2月,,鞍山解放,。電影開場,響亮的號角喚醒了人們的歷史記憶,,在沉穩(wěn)厚重的工業(yè)色調(diào)所營造的年代感中,,在低沉而有力的鼓聲所打造的空間感里,,《鋼鐵意志》一下子把觀眾代入了那個激情火熱的年代。

為盡快恢復鞍鋼生產(chǎn),,支援全國解放戰(zhàn)爭和恢復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鞍鋼工人階級,克服重重險阻,,在面對敵特破壞,、物資匱乏、技術不足等種種情況,,在一片曾被預言“只能種高粱”的破敗不堪的廠區(qū)晝夜奮戰(zhàn),。從生產(chǎn)出第一爐鐵水到煉出第一爐鋼、從煉制出特需鋼材到輸送技術人才支援全國鋼鐵事業(yè),。這里,,成為了新中國鋼鐵工業(yè)的起點。

image.gif孟泰(左)歷史照片與《鋼鐵意志》劇照

“一代人,、一口氣、一爐鋼”,,;赝麣v史,那里有無私奉獻的鋼鐵工人,,有勞動模范“老英雄”孟泰,、“走在時間前面的人”王崇倫,有無數(shù)關于新中國鋼鐵工業(yè)發(fā)展奮斗的故事,,他們勾勒出了新中國第一批產(chǎn)業(yè)工人的英雄群像,。這些人,這些事,,成了電影《鋼鐵意志》里一個個生動鏡頭,。

為了飾演好孟泰一角,演員林永健在劇組的每一天都在練習唐山話,,力爭“要讓孟泰長在自己身上,。”青年演員李沛恩也表達了對先輩勞模的崇敬之情,,“影片中的王崇倫是一位年輕的技術大拿,,我很佩服他對技術不斷地鉆研,希望自己能向觀眾傳遞這種專一事,、愛一行的精神,。”

《鋼鐵意志》憑啥這么火,?這部選自真實題材的影片,,用嚴肅的敘事呈現(xiàn)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其背后的流量密碼,更多來自觀眾的情感認同,。它摒棄了傳統(tǒng)大片精英主義視角的敘事方式,,塑造出了一幅形象鮮明的英雄群像譜。它的出現(xiàn),,就像一顆火星兒,,在干柴中燃起熊熊烈火。

image.gif芭蕾舞劇《八女投江》劇照

而遼寧,,正是一片孕育無數(shù)英雄的沃土,。這里是“抗日戰(zhàn)爭起始地”“解放戰(zhàn)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yè)奠基地”“雷鋒精神發(fā)祥地”。一大批英雄形象在電影《鋼鐵意志》,、芭蕾舞劇《八女投江》,、電視劇《霞光》等文藝作品中生動再現(xiàn),來自英模的永恒力量,,成為遼寧“好戲”不斷的不竭源泉,。

工業(yè)文化的深厚底蘊

從新中國的第一爐鋼水、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第一塊“的確良”等,,到打造國產(chǎn)首艘航母、跨音速風洞主壓縮機,、“華龍一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等,,中國制造上烙印著無數(shù)的遼寧字樣。

只要有火種,,就會點燃更多的“高爐”,。提起那個激情火熱的年代,不由讓人想起了在鞍鋼誕生的當代文學名篇——草明的《乘風破浪》,、李云德的《沸騰的群山》,、舒群的《這一代人》、于敏的《第一個回合》,、羅丹的《風雨的黎明》等,。當年,他們扛著行李,、拿著戶口簿落戶鞍山,、掛職鞍鋼,融入工人的生產(chǎn)和生活中,,寫出了那些工業(yè)題材的經(jīng)典作品,。

這來自廣闊工業(yè)場景的深厚底蘊,如今仍然不懈不怠地滋潤著當下的遼寧文藝創(chuàng)作,。

image.gif芭蕾舞劇《鐵人》劇照

“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去年7月,芭蕾舞劇《鐵人》晉京首演,,兩小時的精彩演出,,27次掌聲和喝彩,!惰F人》票房出票率達96%,,創(chuàng)下國家大劇院近兩年來票房的新高。

《鐵人》是世界芭蕾舞500多年歷史上第一部根據(jù)真人真事編創(chuàng),、反映工人勞動生產(chǎn)和生活的芭蕾舞劇,。遼寧芭蕾舞團團長曲滋嬌重新定義了“鐵人”的形象,“這部劇放棄了原有‘鐵人’王進喜‘高大上’的形象范式,,而是通過劇情設置,,重點刻畫了一位有血有肉、鐵骨錚錚,、甘于奉獻的勞模形象,。”

《鐵人》男主角,、舞劇中“鐵”的扮演者張海東說,,遼寧芭蕾舞團與遼寧歌舞團的聯(lián)袂演出,將芭蕾舞,、民族舞、現(xiàn)代舞的跨界融合既豐富了演出內(nèi)容,,又增加了演出難度,。

image.gif位于沈陽鐵西區(qū)的中國工業(yè)博物館

而當人們還在調(diào)侃東北“重工業(yè)是燒烤,輕工業(yè)是直播”時,,扎堆亮相的東北文學青年以純文學回應著偏見,。其中,以雙雪濤,、班宇,、鄭執(zhí)為代表的“鐵西三劍客”用自然流暢的筆法、樸實粗曠的語言,、虛構現(xiàn)實的轉換記錄了經(jīng)濟轉軌時期改革大潮的陣痛和向往明天的美好,。這也正是源于老工業(yè)基地強大文化基因,賦予了他們大時代下的厚重內(nèi)涵,。

遼寧文學院副院長周榮分析認為,,鐵西大工業(yè)時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給養(yǎng)。在當年的工廠大院里,,朗誦詩歌,、文學創(chuàng)作,、編排戲劇等文藝活動十分活躍。世襲的文化基因也孕育了東北獨有的文藝氣息,。

“鐵西三劍客”所帶來的文學“魔性”,,正是厚重的文化基因賦予的文學“命運”。

“連著廠房,、接著地氣”,,散發(fā)著濃濃的“工人味兒”,不僅貼近了“人間煙火”,,更貼近了人民群眾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富強期望,,讓奮斗者的故事自此留芳。

今年4月,,在《全民閱讀大會·2021年度中國好書》頒獎典禮上,,著名作家、錦州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李鐵的長篇小說《錦繡》獲評文學藝術類“中國好書”,。

“《錦繡》寫出了一代代工人意氣風發(fā)的精氣神,,更展現(xiàn)了奮斗者的心路歷程,可以說是對工匠精神與中國故事的形象化表達,,!敝袊骷覅f(xié)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義勤提及《錦繡》時說,,“從新中國成立到現(xiàn)代化轉型,,在大時代的變遷中,作者書寫了幾代產(chǎn)業(yè)工人的創(chuàng)業(yè)史,、奮斗史,、心靈史,有溫度,、有情懷,、接地氣,讀起來特別振奮人心,,!

歷史長河的時代召喚

從2019年展出的“又見大唐”“又見紅山”,到2020年底的“唐宋八大家”,,到今年的“人·境——古代文人的園中雅趣”,,再到10月8日遼博年度大展“和合中國”重磅登場,這幾年遼寧省博物館現(xiàn)象級大展不斷,,這也讓身為副館長的董寶厚幾乎每天奔忙于展廳和辦公室之間,。

近年來,隨著公共文化逐步面向普通大眾,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的人越來越多,。遼博也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做了很多創(chuàng)新嘗試,!暗谂c觀眾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觀眾對專業(yè)性的展覽既看不懂也不感興趣,!

董寶厚說:“遼博收藏了大量古代書法,、繪畫作品和器物,以往辦展都是從藝術史的角度去梳理和整合這些文物,。但是,,以藝術史的角度辦展覽受眾面還是很窄。如何利用博物館的文物資源,,辦一個讓普通大眾看得懂的展覽,,成了我們必須直面的問題,!

image.gif

遼寧博物館《唐宋八大家》展覽一角

“春江水暖鴨先知”“羨長江之無窮”“欲把西湖比西子”……一句句書寫于詩牌之上的熟稔詩句,,仿佛讓人穿越回了千年的唐風宋韻。但“唐宋八大家”,,與遼寧又有怎樣的聯(lián)系,?遼博做展,底氣來自哪兒,?

“歷史的因緣際會,,賦予了遼寧一份深沉的文化責任”,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王筱雯表示,,遼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紅山文化,、三燕文化,、遼金文化,、清前文化厚重燦爛,,工業(yè)文化、英模文化,、民間文化,、河海文化異彩紛呈,大量富有鮮明地域特點的珍貴文物保存至今,,成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見證,。

在傳承厚重的歷史文化基因的同時,遼寧還賦予了文化作品更多的時代召喚和時代內(nèi)涵,讓歷史長河更加璀璨奪目,,更加感人至深,。

image.gif歌劇《蒼原》劇照

去年10月11—12日,遼寧歌劇院精心復排的歌劇《蒼原》,,作為文旅部“慶祝建黨百年舞臺藝術精品創(chuàng)作工程”“百年百部”展演劇目,,在遼寧大劇院盛大開演。

《蒼原》聚焦蒙古族土爾扈特部落舉族東歸,、行程萬里,、回歸祖國的故事,將這一宏大的悲壯史詩,,組織構成了復雜而尖銳的戲劇沖突,,在生與死、愛與恨的火焰和血海中,,唱出一支支交織著生命,、愛情、自由和尊嚴的悠長牧歌,。

遼寧歌劇院院長田劍峰說:“我們要為‘蒼原精神’注入了新時代的內(nèi)涵——沒有堅定就不會有堅持,,沒有堅持就不會有堅守,沒有堅守就不會有《蒼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