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天是我經(jīng)歷過的最熱的夏天,。

  因為,這個夏天,,我不僅要長時間在高溫烈日下工作,,還得經(jīng)常站在煉鋼爐旁。

  電影《鋼鐵意志》在鞍山,、本溪拍攝期間,,我作為花絮側(cè)拍師跟組采訪。大約一個月的時間里,,我真實地經(jīng)歷了“鋼鐵煉成”的全過程,。

  煉鋼爐中,1500 ℃的鋼水,,是難以想象的熾熱,!煉鋼爐外,鋼鐵工人一心為國的情懷,,全體主創(chuàng)傾力制作的熱情,,更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滾燙!

  電影《鋼鐵意志》在遼寧拍攝,。

  實景拍攝,。

  鋼鐵是有溫度的!

  趙鐵池是一個硬漢,。作為戰(zhàn)斗英雄,,他參加過遼沈戰(zhàn)役,帶領(lǐng)隊伍解放了鞍山,。當(dāng)組織要求他留在鞍山,,負責(zé)恢復(fù)鞍鋼生產(chǎn)的工作時,他二話不說,堅決扛起責(zé)任,。

  劇情背景發(fā)生在冬天,,拍攝期卻正逢盛夏,要穿厚棉襖演出,,反季拍攝讓戲份最重的劉燁,,著實吃了不少“苦頭”,甚至兩次暈倒,、一次中暑,。

  盡管拍攝很辛苦,但劉燁一點兒也沒松勁兒,。他常說,,這點兒困難不算什么,當(dāng)年鞍鋼工人艱苦得多,!

  記者與劉燁,。

  為了演好趙鐵池,劉燁特別注重細節(jié)的處理,。有一場戲是講隊伍即將出發(fā),,南下解放全中國,而留在鞍鋼的趙鐵池則乘車駛向與隊伍前進相反的方向,。這一刻,,他的內(nèi)心有離隊的不舍,也有奔赴新崗位的堅定,。劉燁用表情,、眼神,將趙鐵池復(fù)雜的情感變化演繹得淋漓盡致,。

  劉燁飾演趙鐵池,。

  鋼鐵是有感情的!

  孟泰的故事,,家喻戶曉。我問林永,。骸澳鷷鯓铀茉烀咸┻@樣一個真實的模范人物,?”他說:“大家都很熟悉孟泰,所以我要做更多的功課,,!

  在侵華日軍占領(lǐng)鞍鋼的時候,孟泰就開始在廠里收集零件,,鞍山解放后,,他把零件全部交給工廠,為鞍鋼恢復(fù)生產(chǎn)作出了巨大貢獻。值得一提的是,,孟泰上交的零件全是打磨好的,!原來,那些年,,他用一雙手和一盆玻璃渣把生銹的零件打磨得光滑無比,,就等著共產(chǎn)黨來。

  真實再現(xiàn)上世紀50年代的鞍鋼,。

  為了再現(xiàn)孟泰滄桑的雙手,,化妝師精心“裝扮”,林永健的手掌上多了不少“口子”和“傷疤”,!一雙手,,一種精神,孟泰對共產(chǎn)黨的如海深情,,詮釋了鋼鐵是有感情的,!

  化妝師為林永健的手掌做精細化妝。

  鋼鐵是有記憶的,!

  在劇組的30天里,,最讓我震撼的場景是拍攝鐵水出爐的那場戲。

  滾燙的鐵水從高爐中流出,,火花飛濺,,高溫讓人不敢靠前半步。導(dǎo)演寧海強說,,拍這場戲是為了讓演員們真正體會到煉鋼工人的“鋼鐵意志”,。“新中國的工業(yè)脊梁,,就是用鞍鋼的鋼水澆筑的,,我要把這個場景記錄下來,這是鋼鐵的記憶,,也是共和國的記憶,。”

  記者與演員合影,。

  在后來的拍攝中,,我也出演了一個普通工人的角色。片中我們這些工人想把日本人堵在高爐里的大鐵砣子炸掉,,但被廠長趙鐵池攔了下來,。他說,摳鐵坨子,,不能投機取巧,,沒有捷徑可走,,只能一點點用鑿子鑿。

  煉鋼場景,。

  不能投機取巧,,沒有捷徑可走。這句話,,不僅僅是一句臺詞,,也是一代代鞍鋼人的態(tài)度。當(dāng)年是這樣,,今天也是這樣,。以鞍鋼人為代表的遼寧人,正是靠著這股子韌勁,,在新中國工業(yè)史上創(chuàng)造了1000多個第一,。

  記者在片中飾演一名鞍鋼工人。

  劇組里一位23歲的錄音師說:“這部電影其實是給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看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奮斗的故事,,!蓖瑯佣际悄贻p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dān)當(dāng),。我們雖來自不同的時代,,卻有著相同的奮斗、熱血和理想,,這種奮斗,、這腔熱血、這份理想,,就是鋼鐵意志,!

  記者與導(dǎo)演寧海強(左)在北京首映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