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殘障、臥病在床的老人拍照,,他會將床搖起,,遞上一束花;為只能平躺在床的老人拍照,,他會踩上椅子俯拍,,遞上一個水果……

“為老人們拍照不在于照片拍得有多好,,而是傳遞溫暖,!眲鴫颜f,,對于這些老人而言,激動的也許不是照相這個事,,而是通過照相感知他們被關(guān)注和關(guān)懷,。

劉國壯為敬老院老人拍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身邊好人

劉國壯,,1975年出生,,中共黨員,退伍軍人,,國能遼寧熱力有限公司檢修專工,。從2012年開始,他利用閑暇時間到沈陽市郊的30多家敬老院義務為老人拍攝照片,,至今已經(jīng)拍攝了1500多張照片,被人們稱為“和時間賽跑的攝影師”,。他的行為也感染更多人來關(guān)愛老人。2021年,,他被沈陽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沈陽市“身邊好人”,。

這些天,劉國壯已把他的相機反復擦拭了好幾遍,,就等疫情散去,,到沈陽市郊的敬老院給老人們拍照。

47歲的劉國壯是國能遼寧熱力有限公司的員工,。從10年前開始,,他就利用閑暇時間到沈陽市郊的敬老院義務給老人們拍照。他這樣做,,一是想讓照片能為老人應急所用,;二是想用鏡頭記錄下老人的晚年時光。

今年春天疫情襲來,,他沒能像往年那樣奔波在拍照的路上,,現(xiàn)在的他只能等待敬老院對外開放,繼續(xù)自己的愛心旅程,。

一次偶遇,,成就了一個堅持十年的行動

為老人拍照的事兒,源于劉國壯2012年初冬的一次偶遇,。

劉國壯老家是沈陽市郊的沈北新區(qū)八家房村,。那天,他從老家返回市內(nèi),,在公交車站等車,。車站旁有家敬老院,,幾位曬太陽的老人在門外聊天。有人說,,頭天一位老人病故后,,連張遺像都沒找到。還有人說,,現(xiàn)在的晚年生活挺好的,,要是能拍個照給外地的子女,他們就更放心了,。

那會兒,,劉國壯剛好買了一架二手單反相機,正在練手,,心念一動,,他就湊上去說自己是個攝影師,可以給老人們免費拍照,。老人們當即就拉起他的手,,連連稱好。他的這個臨時動意,,與老人們一拍即合,。

之后,劉國壯找時間到敬老院給每位老人拍了一張半身照,,再將洗好的照片送給他們,。

“當時,我想這樣一張照片也不金貴,,還怕老人們覺得自己沒誠意,。可沒想到的是,,他們接過照片后,盯著看不夠,,神情是那么專注,、欣喜和滿足,那情景深深地觸動了我,,!眲鴫颜f。

由此,,劉國壯決定,,到市郊的敬老院幫更多的老人拍照,為他們記錄人生中難能可貴的瞬間,。

那會兒,,劉國壯沒有很清晰的想法,,就是拍一張普通的人物照片,屬于標準照,,老人辦理社保,、醫(yī)保、高齡補貼等手續(xù)時,,都可以加洗照片用上,。也有的老人提出,自己哪天走了,,照片也好給后人留個念想,。

沒想到,照片上和善的樣子真就成了孫大爺一生最后的定格,。一次,,劉國壯再度來到一家養(yǎng)老院給老人拍照,養(yǎng)護員孫大姐對他說:“小劉啊,,太謝謝你了 ,,孫大爺上個月在這兒去世了,家人找來好多相片當遺像可就是沒有滿意的,,后來看到你給拍的照片,,大家都一致說拍得好,遺像就用那張了,,真是太感謝你了,。”

還有一次,,劉國壯到恩惠敬老院拍照片,,在拍完最后一位臥床不起的老人時,感覺老人氣色不好,,回家后他就抓緊時間把照片洗出來,。第三天他去敬老院送照片時,剛到門口按鈴,,院長就跑出來說:“小劉啊,,你剛拍過照的那位老人20分鐘前離世,我這邊正在聯(lián)系家屬處理后事,,!边^世老人的兒媳隨后趕到,著急地說,,丈夫在韓國打工,,自己聞訊便匆忙趕來,在家沒找到老人的照片,。劉國壯把手中的照片遞過去說:“看看這是你婆婆的照片不,?”“是呀,!”老人兒媳看后,連聲致謝,。

拍照中,,有一些健談的老人,講起自己的往事會眉飛色舞,,但大部分老人都是很平和地表達,,還有的老人不善言辭,神情甚至有些拘謹,。但面對鏡頭,,老人們都會把這輩子最喜歡的衣服穿上,梳好頭發(fā),,端端正正坐好,,即使彎腰駝背,也要盡力挺得筆直,,精精神神,,把這一刻最美的自己留下來。

手握照片,,看著一個個美好的瞬間,,劉國壯心生快樂,也仿佛被賦予了一種無形的使命,。

每張照片,,都有一個平常而溫暖的故事

寒來暑往,10年里劉國壯遍訪沈陽市郊的30多家敬老院,,給老人們拍了1500多張照片,。每一張照片,講述的都是一個平常而溫暖的故事,。

在夕陽之家敬老院里住著一位老大娘,,養(yǎng)護員告訴劉國壯,老人當年是位老師,,丈夫去世后一個人住進了敬老院,,上了年紀患上健忘癥,見誰都笑呵呵地跟著聊天,,可是聊完一轉(zhuǎn)身就忘了,,還問人家是誰,。

劉國壯到大娘的房間給她拍照時,,看到書桌上擺放著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子和帥氣威武的軍人的合影,老人說這就是她和丈夫的結(jié)婚照,。她讓劉國壯坐下來,,滔滔不絕地講起當年她跟丈夫如何相識,、如何結(jié)婚、如何隨軍生活,、如何回到沈陽工作,,50年前的往事仿佛就在眼前,她講得動情,,對丈夫更是一往情深,。

過了幾天,劉國壯到敬老院送照片,,一進門又看到這位大娘,,老人徑直迎上前:“小伙子,我認識你,,你是照相的,。”一旁的養(yǎng)護員被驚呆了,,不解地說,,她誰都不認識就認識你。

兩年后,,劉國壯路過敬老院特意去看望這位大娘,,沒想到老人竟臥床不起了,但書桌上除了那張結(jié)婚照,,還擺著那次拍的照片,。剎那間,劉國壯的眼里浸滿淚水,,他知道了這張照片在老人心中的價值,。

劉國壯到于洪區(qū)一家敬老院為老人們拍照,79歲的王大爺?shù)谝粋拍完,,但卻候在拍攝現(xiàn)場不走,,等劉國壯收拾攝影器材時,老人走過來從兜里掏出一個舊手機說:“小伙子,,能不能幫忙把手機里的相片洗印出來,?” 原來手機里保存著他與老伴兒的合影,幾年前老伴兒病故后,,這些照片成了老人最幸福的回憶,。

被王大爺?shù)男湃嗡騽樱瑒鴫旬敿创饝死先说恼埱,。他把手機帶到照相館打印了照片,,又做成影集送給了老人。翻看著影集,老人眼角眉梢都是止不住的笑意,。

棋盤山一家養(yǎng)老中心的老人們得知攝影師來給照相,,都趕忙回到自己的房間,換上干凈的衣服,,老大娘們照鏡子梳起頭發(fā),,有的還化妝打扮,然后排起長隊,,但有位阿姨坐在角落里毫不理會,,養(yǎng)護員叫她來照相也不動,劉國壯跟養(yǎng)護員說不著急,,等給大家照完后,,他連忙換上長焦鏡頭在遠處對著那位阿姨進行偷拍。

送照片時,,劉國壯來到阿姨的房間,,遞上照片說:“阿姨,看看您有多漂亮,,!”老人驚訝地接過照片,雙眼潮紅,,臉上還露出羞澀的表情,,說道:“人多我就怯場,很多年沒照過相了,,謝謝你,!” 待劉國壯給其他老人送完照片后,發(fā)現(xiàn)她還在看那張照片,,連姿勢都沒有變,。

劉國壯去市郊敬老院給老人拍照,路途遠的一次往返需要上百公里,,而每拍一回都得先后去3次,。第一次去敬老院建立聯(lián)系,了解老人的人數(shù)和健康狀況,,簡單看一下拍攝場地,;第二次就是去敬老院給老人拍攝;第三次則是在敬老院里做個影展,,把洗出來的照片送到老人手中,。事情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耗時費力,。

每次給老人們送照片,,劉國壯都提前給敬老院打電話,,告知大約幾點能到。老人們一聽他要來,,都早早地坐在會客廳等著領(lǐng)取自己的照片,哪怕到了吃飯時間也不愿離去,,?吹嚼先藗兌枷MM早地拿到照片,他感覺自己很有成就感,。

有一次,,劉國壯冒雨到敬老院送照片,一位大娘心疼地說:“孩子,,這大雨天你還來,。 彼樕咸手晁,,大娘的臉上淌著淚水,。

拍照結(jié)緣,這些年,,劉國壯與老人們都有了很深的感情,,他們似乎也都成為彼此生命中很重要的人。

用心拍攝,,多一份溫馨,,多一份美好

劉國壯在市郊農(nóng)村出生、長大,,高中畢業(yè)后當兵3年,,當兵第二年在部隊入黨,退伍后到市里的熱電企業(yè)工作,。

他熟悉市郊農(nóng)村的生活狀況,,知道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條件較差等原因,,那里敬老院的老人更需要溫暖和幫助,即使是一次拍照也會帶給他們更多的撫慰和快樂,。特別是對于那些平時生活節(jié)儉,、腿腳不便的老人們來說,拍照更是成了開心事,。

“頭低點”“肩膀放松”“請攏一攏頭發(fā)”……給老人們拍照,,劉國壯總會耐心地引導,幫助他們調(diào)整姿勢,、整理衣服及頭發(fā),,調(diào)適光影和角度,力爭拍出最好的效果。

有時,,鏡頭對好,,劉國壯發(fā)現(xiàn)老人的神情不自然,他就會與其聊幾句家常嗑,,在輕松的氛圍中,,等候老人慢慢露出開心的笑容。為殘障,、臥病在床的老人拍照,,他會將床搖起,遞上一束花,,讓畫面?zhèn)鬟f溫馨,;為只能平躺在床的老人拍照,他會踩上椅子俯拍,,遞上一個水果,,讓畫面表達溫暖。

匠心細琢,,劉國壯總結(jié)出一套給老人拍照的秘籍,。譬如,尋找光比不太強的地方,,如在窗邊,,然后用白布放在老人前方反光,讓光線柔和一點,;拍之前和老人聊一些能讓其平和或者愉快的話題,,使其表情盡量輕松;色調(diào)不要太深沉,,免得顯得壓抑,,也不要反差太大,更不要銳化,;盡量采用大光圈,,適當過曝半檔,讓老人皮膚亮一點,,顯得更有精氣神,。

劉國壯是個文保志愿者,他自掏腰包收集上個世紀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老物件,,開車拉著老物件到處辦公益展覽,,讓人們從中體會老一輩人的聰明才智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從5年前開始,,到市郊敬老院拍照,,劉國壯也會帶上一些老物件,,喚醒老人們的時代記憶,拉近彼此溝通的心理距離,。

在敬老院拍照現(xiàn)場,,劉國壯擺上籮筐、桿秤,、算盤,、補襪樁、煤油燈,、暖水壺等老物件,為老人們舉辦一個關(guān)于老物件的講座,。追憶過往艱難困苦的奮斗,,體味當下甘之如飴的生活,老人們這會兒便紛紛打開了話匣子,,雙方互動起來便熟絡了,,拍照也就進行得順理成章。

一次展示時,,一位80多歲的老大爺觀看著一件柳編酒簍,,不時地撫摸著,久久不肯離開,。劉國壯問:“大爺,,您為什么對這個酒簍感興趣啊,?”老人哽咽地說:“我小時候家里就做這個,,打爺爺那輩闖關(guān)東來這邊兒就是編酒簍,!庇谑,,拍照結(jié)束后,劉國壯又跟老人聊起了編簍的掌故和技巧,,做了一次愉快的交流,。

很多時候,劉國壯會把收集到的一些叫不準的老物件拿到拍照現(xiàn)場,,讓老人們辨識一下,,講講是干啥用的,、如何使用。老人們都是那個時代過來的人,,常常對老物件了如指掌,他們認真地講述老物件的來龍去脈,,劉國壯邊聽邊記,回家再謄寫下來,,整理研究。這樣做,,讓劉國壯的拍照又多了一份收獲。

更多的人,,和他一起營造愛的磁場

10年的時間,,是什么力量讓劉國壯能夠堅持不懈地做同一件事情?

“又搭時間又搭精力的,,你圖個啥?”起初,,妻子一度質(zhì)疑他,!鞍职郑阗I了相機,,咋總忙著給別人拍照,?”女兒也迷惑不解,,?蓮膭鴫雅南碌囊粡垙埨先说男δ樦,,她們找到了答案。妻子開始默默地支持他,,女兒也向他豎起了大拇指。做這件事,,妻子和女兒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去市郊敬老院的路上,劉國壯不再獨來獨往,,家人、朋友,、同學,、同事、戰(zhàn)友,、網(wǎng)友甚至路遇的陌生人追隨他,抱團行動,。

專業(yè)攝影師孫厚哲得知劉國壯經(jīng)常去敬老院給老人拍照,,就電話聯(lián)系上他,,相約一起去,。正是這位孫大哥的加入,,讓他在現(xiàn)場拍照中學到很多攝影技巧,,也改變了拍老人標準照的做法,,把老年藝術(shù)照風格融入拍攝過程中,使照片透出縷縷暖心的溫情,,更受老人們的喜愛,。

一次,,去市郊敬老院的路上,,劉國壯的車出了毛病,,就開到一家修理廠修車。維修過程中,,一位30歲左右的小伙在聊天中得知他要去給老人拍照,,立即來了興趣,表示要跟他一起去,。來到敬老院,,小伙忙前忙后,又是攙扶老人,,幫老人整理著裝,,又是引導老人端正坐姿,拼命逗樂老人,,在結(jié)束了一天的拍攝后,,小伙說這一天過得特別充實、開心,。

也是在拍照中,,劉國壯認識了志愿軍老兵李維波。得知老人曾在一次外出參加活動時,,不慎遺失了一枚紀念章,,劉國壯尋思再三,,想出一個辦法,,在網(wǎng)上幫李維波淘一枚同款的紀念章,讓他不再有遺憾,。于是,,劉國壯在收藏網(wǎng)站、閑魚網(wǎng)站上查找線索,,通過微信群,、QQ群,、微博等網(wǎng)絡平臺把老人丟失紀念章的事反復地發(fā)布,,撒一張大網(wǎng)來打撈這款紀念章,。

一天晚上,,一個叫“沈水小白龍”的網(wǎng)友跟劉國壯聊了起來,。此人名叫邵志剛,,是一名軍功章收藏愛好者,,也是沈陽收藏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他向劉國壯詳細詢問了老人參戰(zhàn)的年份,、地點,、部隊番號,并發(fā)來兩張紀念章的照片,。劉國壯如獲至寶,,立即與李維波取得聯(lián)系,,老人確認其中一枚就是他所丟失的那款紀念章,。邵志剛得知這一情況后,,當即表示愿意把這枚自己珍藏多年的紀念章無償捐贈給李維波。隨后,,兩人來到李維波家,老人含淚接過紀念章戴在胸前,,劉國壯又不失時機地拍下了那一刻,。

2018年第55個學雷鋒紀念日那天,劉國壯帶著身邊的十余名年輕同事來到于洪區(qū)大興敬老院,,他們給老人帶來水果,、牛奶,為老人們拍照,,最后大家與全院老人合拍一張“全家,!薄_@些同事都是80后、90后,,從那時起,,他們成了劉國壯的隨行者。劉國壯單位的黨委,、團委也常常組織黨員,、團員一同參加。

越來越多的凡人善舉出現(xiàn)在劉國壯身邊,,與他共同營造愛的磁場,。而尤為讓他感慨的是,今昔對比,,他看到市郊敬老院發(fā)生的巨大變化,,特別是政府加大對養(yǎng)老服務的投入,使敬老院的配套設施和綜合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現(xiàn)在即使在農(nóng)村,,敬老院都有餐廳、醫(yī)療室,、活動室,、娛樂室等公共設施,居室有獨立衛(wèi)生間,,安裝空調(diào)、有線電視,、呼叫系統(tǒng),,走廊設立無障礙通道,墻上全部安裝扶手,。在這些硬件設施提升的同時,,醫(yī)療保健服務和日常生活服務也更加細致入微,。劉國壯說,,他能感受到,現(xiàn)在老人們的微笑,,都發(fā)自內(nèi)心,,那既是對生命的釋然,更是對當下幸福生活的感恩,。

在于洪區(qū)沙嶺中心敬老院,,一位老人將自己在這里的晚年生活描述成“吃的像飯店,住的像賓館,玩的像孩子”,。老人說,,平素可以在庭院的花園里溜達,在娛樂室打牌下棋,,開個聯(lián)歡會演節(jié)目,,節(jié)假日還有聚餐,居室有專人打掃,,院里還定期發(fā)放衣服和生活用品,。這樣的生活,自己一分錢都不用花,。劉國壯每次去敬老院拍照,,都會跟老人們聊天,而感觸最深的便是老人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更多了,。

今年初,,劉國壯被沈陽市評為2021年度沈陽市“身邊好人”。

記者手記:

小事大愛

黝黑的皮膚,,憨厚的笑容,,用“凡人”二字來形容劉國壯再合適不過。給人拍張照片,,舉手之勞,,力所能及,這樣的尋常小事誰都能做到,。

貴在持之以恒,,一堅持就是10年。

其實,,生活里的愛心善意大多就是這樣,,少有轟轟烈烈,多彰顯于平凡中,,體現(xiàn)在小事上,。一樁樁凡人小事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真實可感,,人人可學,,處處可為,沒有“高大上”的說教,,因此也最能打動人心,。

凡人小事因打動人心才更易引發(fā)共鳴,持續(xù)發(fā)酵,,!暗虏还,,必有鄰,! 正是劉國壯用心,、用情、用行為展示的榜樣力量,,凝聚起向善向好的愛心磁場,,擴展為更多人為敬老院老人義務拍照的集體行動。凡人小事傳遞的正是我們社會需要大力弘揚的崇德向善的價值力量,。

每天,,我們都會遇到很多人,發(fā)生很多事,。那些困難和需求我們看到了嗎,?如果有人找到我們來幫忙,我們幫了嗎,?有些隨手就可以做的好事,,我們做了嗎?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不妨想想劉國壯,,想想我們的身邊好人,對每件小事善事,,我們都應盡力為之,。同樣,受人之恩,,也當還惠于世人,,對于每份小小的善意,我們都應好好感知感恩,。

凡人在民間,,小事日常中。當凡人善舉成為尋常之事,,文明才會有深深扎根的土壤,,從而慢慢生長為整個社會的最美風尚。

記者 : 趙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