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

  位于遼寧省沈陽市北郊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莊嚴肅穆,。這是全國最大的志愿軍烈士陵園,,也是全國唯一集烈士墓和紀念館于一體的抗美援朝烈士紀念場所。這里,,不僅安葬了123名志愿軍團級以上干部和各級戰(zhàn)斗英雄,,存放了825具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還有刻著19萬多名志愿軍烈士名字的英名墻,。

  

【英雄事跡】

  

一級戰(zhàn)斗英雄楊連第

  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戰(zhàn)斗英雄楊連第烈士的遺體安葬于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楊連第,1919年生,,天津市人,。1949年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獲“登高英雄”稱號。1951年7月,,在搶修清川江大橋中,,他創(chuàng)造出“鋼軌架設(shè)浮橋”法,使中斷的大橋順利通車,。1952年5月15日,,在清川江大橋指揮部隊架橋時,他被敵機投擲的定時炸彈彈片擊中頭部,,壯烈犧牲,。

  

【生命回響】

  “您犧牲的時候,只有33歲,。從此,,我不能再像其他孩子一樣被爸爸高高地舉起,緊緊地抱,,;我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靠在您的肩膀上,讓您用尖尖的胡子扎我的小臉,。即使后來我也成為了一名軍人,,我都不能跟您面對面地去行上一個軍禮……”2021年4月4日,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的學生志愿者站在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戰(zhàn)斗英雄楊連第的墓前,,低沉地誦讀著楊連第之子楊長林寫給父親的家書,。

  2019年,楊長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離休后把宣講工作當作一項重要任務(wù):“我父親是為人民而死的,,他死的光榮。我要宣講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生命不息,傳播不止,!”

  楊長林和弟弟妹妹受父親影響,,立志報效祖國,相繼應(yīng)征入伍,。1960年,,17歲的楊長林光榮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一名海軍工程兵,,他學會了一身手藝,。一次爆破過程中,20個炮彈只響了19個,,排除過程中,,隨時有可能爆炸,。楊長林說:“讓我來,士兵向后退,,!眴椗懦耍こ添樌七M,,楊長林的連隊獲評先進連隊,,引來全軍參觀。

  離休后,,楊長林宣講英烈精神,,風雨無阻。他說:“舊社會,,父親一身手藝養(yǎng)不起一家人,。新中國成立了,富強了,,我的家人也都過上了好日子。沒有國就沒有家,。青少年更應(yīng)該傳承紅色基因,,立志報效祖國,!

  

【一組數(shù)據(jù)】

  據(jù)統(tǒng)計,,2021年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接待瞻仰群眾57萬余人,僅清明節(jié)期間陵園接待群眾就達1.5萬余人,。今年,,烈士陵園開展了“網(wǎng)上祭英烈”活動,主題為“2022•奮進•網(wǎng)上祭英烈”,,弘揚英烈精神,,凝心聚力、培根鑄魂,,凝聚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力量。